sCMOS:科学成像的卓越之选

sCMOS,即科学级 CMOS(scientific CMOS),是 CMOS 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科研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诞生于 2009 年,基于 CMOS 的架构,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克服了传统 CMOS 的一些缺点。


一、sCMOS 初印象

sCMOS

sCMOS,即科学级 CMOS(scientific CMOS),是 CMOS 的一种特殊类型,在科研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诞生于 2009 年,基于 CMOS 的架构,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克服了传统 CMOS 的一些缺点。

sCMOS 的图像生成机理同样基于光电效应,其工作过程包括电荷产生、电荷收集、电荷包转移和电荷包测量。与传统 CMOS 不同的是,sCMOS 通过片上相关多采样降低噪声,调整半导体掺杂比例提高像素满阱容量,采用大小增益双路读出合成高动态范围图像技术提高动态范围,利用二维无缝拼接技术实现大靶面等。这些技术使得 sCMOS 实现了低噪声、高帧频、高动态范围、高分辨率、大靶面等优异性能。

目前,sCMOS 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物理等科研领域。在生物领域,它可以用于高分辨率的细胞成像、蛋白质分析等;在物理领域,可用于微观结构的观测、光学实验等。由于其专门为科研需求设计,与民用领域的 CMOS 感光器件在性能和应用场景上有很大的区别。sCMOS 在科研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推动了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二、sCMOS 的发展历程

sCMOS

(一)从 CMOS 到 sCMOS 的演进

CMOS 工艺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最初是 PMOS 工艺,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是最早出现的 MOS 工艺技术。PMOS 器件是制备在 n 型衬底上的 p 沟道器件,依靠空穴作为载流子进行导电工作,但空穴的迁移率较低,所以 PMOS 器件的速度很慢。随后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NMOS 工艺出现。NMOS 器件的工作导电载流子是电子,比空穴具有更高的迁移率,因而用 NMOS 工艺技术制造的集成电路性能比 PMOS 工艺更高,很快取代了 PMOS 制程技术。1963 年,C.T.Sah 和 Frank Wanlass 提交了一篇关于 CMOS 工艺制程技术的论文,首次在半导体业界提出 CMOS 工艺制程技术,CMOS 是把 NMOS 和 PMOS 同时制造在一个衬底上组成集成电路,其静态功耗几乎接近为零,很好地解决了 NMOS 的功耗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研需求的增加,2009 年,sCMOS 诞生,它在 CMOS 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克服了传统 CMOS 的一些缺点,在科研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图像传感器架构的演变

CMOS 图像传感器架构从传统的前照式结构发展而来。在最初的前照式结构中,入射光必须由光电二极管通过金属线包围的间隙收集,很难减小传感器的像素尺寸。随着技术的发展,背照式结构出现,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并允许金属布线的灵活性。由于晶圆键合和极其均匀的晶圆减薄技术,背照式结构已成为图像传感器的热门产品。图像传感器逐渐向堆叠结构发展,其中逻辑电路直接集成在基底晶片上。堆叠工艺允许更先进的 CMOS 工艺中高度并行的模数转换器和信号处理元件的更高集成度,独立于为像素光电二极管定制的传感器工艺。堆叠设备结构继续极大地改变图像传感器架构。

(三)手机 CMOS 的发展之路

手机 CMOS 的发展历程丰富多样。2000 年,夏普手机 J-SH04 成为业界第一台搭载摄像头的手机,标志着手机拍照时代的开始。之后,手机厂商开始重视手机拍照功能,像素不断提升。2010 年摩托罗拉 XT720 将摄像头升级到 800 万像素,手机厂商很快开始了 “堆像素” 的技术进程。但消费者发现,快速增长的像素并未带来相应的拍照效果改善,还带来了低光效果极差、对焦速度太慢的缺点。随着谷歌初代 Pixel 与三星 Galaxy S7 系列的发布,“高像素” 与 “全像素双核对焦” 两个新的技术方向出现。2019 年,小米 CC9 Pro 与小米 10 系列将 1 亿像素 CMOS 推向了主流市场,大批大底高像素手机随之涌现。然而,高端 CMOS 具有很高的技术壁垒,加上要与厂商的镜头尺寸、芯片相匹配,发展历程一波三折。目前,索尼控制着智能手机图像传感器市场,其一英寸大底目前只在 Xperia PRO-I 上独享。

 

三、sCMOS 的工作原理

(一)CMOS 电路基础

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是一种由 p 型和 n 型 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组成的半导体技术。CMOS 反相器作为基本的逻辑门之一,由一个 PMOS 管和一个 NMOS 管组成,其工作过程如下:当输入为低电平时,对于下管有 Vgs<Vgs (th),NMOS 截止;对于上管有 | Vg1s1|>|Vgs (th)|,且 | Vg1s1 | 足够大,PMOS 管进入可变电阻区,管压降很小,输出为高电平,接近电源电压。当输入为高电平时,对于上管有 | Vg1s1|<|Vgs (th)|,PMOS 截止;对于下管有 Vgs>Vgs (th),且 Vgs 足够大,NMOS 管进入可变电阻区,管压降很小,输出为低电平,接近地电位。

(二)sCMOS 传感器独特之处

sCMOS 传感器在工作原理上有其独特之处。与传统的图像传感器不同,sCMOS 传感器能够将每个像素中的电荷数据完整地传输到下一个像素,确保图像信息的准确传递。同时,在每个像素旁都配备有放大器,这一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图像的清晰度。例如,科学级 sCMOS 相机采用了 “诱导电荷放大” 技术,将所有像素的电荷收集在一个共同的输出上,大大提高了灵敏度和信噪比。通过这种方式,sCMOS 传感器能够捕捉到微弱的信号和弱光场景,实现高灵敏度的成像。此外,sCMOS 相机通常具有高帧率,能够实现高速成像,这得益于其独特的架构设计。sCMOS 传感器的像素大小通常小于 1μm,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满足科学研究等领域对高精度成像的需求。宽动态范围一般大于 10,000:1,能够实现更广泛的亮度范围成像,适应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拍摄需求。

 

四、sCMOS 的优势

(一)高速摄影中的卓越表现

sCMOS 在高速摄影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其高灵敏度使得它能够在低光照条件下捕捉到细微的变化,即使是微弱的光线也能被有效地转化为电信号,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提供清晰的图像。例如,在天体物理学中,sCMOS 相机可以监测到恒星爆炸、彗星撞击等快速发生的天文事件,即使这些事件发出的光线非常微弱,sCMOS 也能准确地捕捉到关键信息。

低噪声特性保证了图像的质量。在高速摄影中,噪声会严重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而 sCMOS 的低噪声性能使得它能够在高速读出的同时保持图像的高质量。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sCMOS 相机可以观察和记录细胞内部的快速过程,如蛋白质运动、信号传导等,低噪声特性使得研究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些瞬态事件的细节,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生命过程。

高速读出是 sCMOS 的另一大优势。与传统的 CCD 或 CMOS 相机相比,sCMOS 相机具有更快的读出速度,能够捕捉到更快的事件。这对于高速摄影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减少图像的模糊和失真,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准确性。例如,在材料科学中,sCMOS 相机可以用于高速捕捉材料的断裂、变形等动态过程,高速读出能力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实时观察材料的变化,为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的依据。

大视野也是 sCMOS 的一个重要优势。sCMOS 相机通常具有更大的芯片尺寸,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有助于观察更大范围的样本或场景。例如,在工业检测中,sCMOS 相机可以用于高速检测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大视野可以同时检测多个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废品率。

(二)与其他传感器的对比优势

与 CCD 相比,sCMOS 在多个方面具有优势。在开关频率方面,sCMOS 相机可以达到高达 100s fps,而 CCD 则为~20 fps。这是因为 sCMOS 每列都有一个关联的 ADC,因此需要处理一小部分数据,使得处理速度更快。在工作电压方面,sCMOS 能够适应更高的工作电压,非常适合 800V 及以上电驱动系统,满足车辆快速充电等需求。在温度方面,sCMOS 更高的工作温度,可靠性更高。其自身的工作温度可达 600°C,远高于 CCD 的工作温度。在损耗方面,sCMOS 更低的开关损耗,减少散热器体积达 30% 以上。在 25°C 结温下,SiC 关断损耗大约是 IGBT 的 20%;在 175°C 结温下,SiC 关断损耗大约是 IGBT 的 10%。在系统效率方面,sCMOS 给电驱系统带来的优势明显,增加续航里程,实现轻量化,降低整车成本及使用成本。

与 IGBT 相比,sCMOS 在开关频率上更高,最高可达 100MHz,远高于 IGBT 的 100kHz。在工作电压和温度方面也具有优势,适合 800V 及以上电驱动系统,工作温度可达 600°C。在损耗方面,SiC 给电驱系统带来的优势包括减小薄膜电容、磁性元件的容量及体积,可实现电驱动系统小体积、轻量化及优良的 NVH 指标。同时,sCMOS 在高 CLTC/NEDC 系统效率方面表现出色,增加续航里程,实现轻量化,目前长续航车型可实现整车降本。

尽管 sCMOS 面临成本和数据处理的挑战,但其性能优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预计 sCMOS 将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sCMOS 的应用领域

(一)生物物理科研领域的广泛应用

sCMOS 在生物物理科研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物学研究中,sCMOS 相机可用于细胞成像,其高分辨率能够清晰地捕捉细胞的细微结构,如细胞膜、细胞器等。例如,研究人员可以利用 sCMOS 相机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或者追踪细胞内蛋白质的运动轨迹。在蛋白质分析方面,sCMOS 相机能够对蛋白质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通过荧光标记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蛋白质的表达、定位和相互作用。

在物理学研究中,sCMOS 相机可用于微观结构的观测。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研究人员可以使用 sCMOS 相机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缺陷和相变等现象。通过高速成像功能,sCMOS 相机还可以捕捉材料在受力、加热或冷却等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材料的性能研究和改进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此外,在光学实验中,sCMOS 相机可以用于测量光的强度、波长和偏振等特性,为光学理论的验证和新光学技术的开发提供支持。

(二)相机制冷方式与专业需求

科学相机的制冷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制冷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半导体制冷是目前科学相机最常用的制冷方式之一,其原理是利用 “帕尔帖” 效应,通过直流电在两种不同导体的接头处产生吸热和放热现象,将吸热部分靠近图像传感器芯片,从而实现制冷。这种制冷方式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但制冷效果相对较弱,一般只能将芯片温度降低到 - 25℃左右。

风冷是另一种常见的制冷方式,通过风扇转动使空气流动,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来降低芯片温度。风冷的优点是成本低、易于维护,但缺点也很明显,即有振动和噪声大,可能会对相机的稳定性和成像质量产生影响。

水冷则是一种更为高效的制冷方式,先用液体(水、乙醚、制冷液的混合)把芯片的热量吸收,再通过水泵使液体流动起来,把热传导到散热器,从而把热量散发出去。水冷的散热效果比风冷好,而且静音,但缺点是散热器的体积有点大。

液氮冷却的制冷温度可达 - 120℃,但液氮散热器的工艺复杂,造价过于昂贵,一般只在一些特殊的科研项目中使用。

在天文专用相机中,sCMOS 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天文观测需要长时间曝光,芯片容易发热产生噪声,影响成像效果。因此,天文专用相机通常需要对感光芯片进行深度制冷,来降低暗电流。sCMOS 相机的低噪声、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等特点,使其成为天文观测的理想选择。例如,在观测恒星、星系等天体时,sCMOS 相机可以捕捉到微弱的光线,提供清晰的图像,帮助天文学家研究天体的结构、演化和物理性质。此外,sCMOS 相机的高帧率和大视野也为天文观测带来了便利,可以快速捕捉天体的变化,同时观察更大范围的天空区域。

 


专业成像解决方案,期待与您合作

图谱光电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从产品咨询到技术支持,我们将全程为您提供优质服务。

公司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园五路6号
奥强大厦1号楼13层、14层、15层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 返回顶部